健保資料人工智慧應用研討會盛大舉辦,邀請賴清德副總統蒞臨,展現AI科技應用成果
文/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 | 2020-10-27發布
圖片來源: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臉書
「健保25週年‧健保資料人工智慧應用研討會」,各醫院在現場呈現的AI成果實機展示,與會貴賓及來自產官學的各界人士都表示大開眼界。為持續提升國人的醫療照護品質,健保署不斷推動與導入各項醫療科技。臺灣擁有龐大的健保資料庫,數十年來累積的資通訊產業科技能力,有實力成為智慧醫療國家,在108年6月公告全民健保資料AI應用服務試辦要點,正式開放外界以產學合作方式申請去識別化之CT、MRI影像,進場訓練AI演算法及模型,試辦計畫共計15件申請案件,包含醫界9家、學界6家,其中10案有產學合作。研討會共計有十二個團隊發表AI研究成果,並有各自的亮點包含如下:
⊙臺北榮總-全方位腦轉移瘤人工智慧診斷系統輔助門診:
開發腦轉移瘤AI輔助診斷系統升級版DeepMetsR-Plus,可精準辨識出腦轉移瘤病灶並計算數量、最大徑與體積等重要資訊,並於臺北榮總神經影像及胸腔內科開放AI輔助門診,協助偵測肺癌腦轉移瘤病灶,提升醫療作業流程效率及品質。
⊙臺灣大學-BodyPart 醫學影像身體部位 AI 辨識與 COVID-O2 模型跨國聯邦學習:
建立可辨識影像對應之人體部位的「BodyPart 智慧檢索系統」,在無需標註的情況下,正確且快速地分辨頭、頸、胸、腹部各器官。參與國際大廠 NVIDIA研究,利用AI模型預測 COVID-19 症狀患者,需要補充氧氣的需求。
⊙臺大醫院-人工智慧胰臟診斷輔助工具─PANCREASaver:
世界首創電腦斷層影像自動辨識胰臟癌 AI 偵測模型,全國性資料庫大規模驗證,正確率高達 91.1%,整合至醫學影像擷取及傳輸系統 (PACS),輔助快速診斷胰臟癌。
⊙臺大醫院-智慧化腦轉移腫瘤自動輪廓勾勒及效能評價系統分析:
開發高精準立體放射手術全程規劃智慧顧問,建立腦轉移瘤及周圍危及器官之自動標註系統,並提供腫瘤標註結果評估。依據腦部磁振造影影像,提供術後之遠端復發速率,並提供腫瘤與周圍危及器官之距離參數,提供醫師手術及術後判讀依據。
⊙臺灣大學-結合全民健保電腦斷層影像大數據建立國人心血管疾病風險預測模型:
開發心臟主動脈鈣化/脂肪全自動分析AI模型(HeaortaNetR)為全世界唯一能自動分類及計算胸腔鈣化/脂肪定量的AI模型,心臟分割準確度達94.2%,大幅提升胸部CT附加價值,落實精準醫療。
⊙北醫附醫-基於健保署之巨量資料驗證肺部人工智慧診斷輔助系統:
建置肺結節CT影像診斷輔助系統(Deep-Lung:LungRads)並結合深度學習與放射圖譜演算法,能於20秒內篩檢出肺結節病灶位置、協助肺結節良惡性判斷、自動產出國際標準臨床處置報告。
⊙亞東醫院-鼻咽癌自動分期(T stage)之人工智慧模型開發:
鼻咽癌(NPC)在東南亞特別盛行,但因頭頸部位解剖構造複雜,判讀不易。運用頭頸部核磁共振影像建置AI模型,串接臨床流程並整合至RIS系統(醫療影像報告系統),自動判讀腫瘤位置及腫瘤分期,並即時自動顯示腫瘤分期結果。